顏色革命看起來很具體生動,但又好像很遠,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我覺得有兩點其實非常值得註意。顏色革命發動的一般特點都是以青年的不滿為起點,一是精神上,二是物質上。物質不滿變成了更高渴望的不滿。
  年輕人通過互聯網,尤其移動互聯網聯絡,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方式,這個方式也是原來傳統政治結構所不具備的一些東西。特別是現在的顏色革命具有高度的文藝性,符號和意象的運用很強烈,有文化的特點。比方說一定要有一個標識,如雨傘,有一個符號象徵,這是非常具有文藝性的。顏色革命的策略裡面是利用了這些年積累的西方文藝嫁植於本土文藝的資源,這些東西湊在一起會變成一個很強的動蕩。又利用了傳統的政治結構不夠敏感,對這些問題的回應能力比較弱。
  現在看,中國的年輕人也有很多的不愉快,這個問題確實是我們的挑戰。但現實是,這種不愉快遠沒有達到臨界點。年輕人的夢想和上升空間還很大,對現實還有巨大的期望,這些都是中國的優勢。原來香港的年輕人和臺灣年輕人比大陸的年輕人更加優秀,但是現在發現後者比他們更開放,比他們還能幹,全球化適應力更強,這對港台年輕人造成了很大的挫折,產生了失落感。
  另外一個方面內地的年輕人有一點,現在起碼剛吃飽不久,還有很多的期望,雖然有很多的不快但不足以變成動因,因為有更糟糕的範例,如因搞了顏色革命更糟的突尼斯、埃及,年輕人的人生有這樣的可能性是恐懼的。所以,現在兩個方面的力量都存在,一方面是避免大事,另外一個方面是非要挑大事,這種拉鋸會長期進行。▲(作者是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編輯:SN17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d11cdjqz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